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怀安民间传统艺术| 左卫剪纸

    信息发布者:马平安
    2019-01-12 22:42:47   转载

    在过去,一进入腊月,左卫附近农村那些心灵手巧的妇女,就开始买红纸,拿起剪刀剪窗花,拿到集市上出售。

    也有妇女在买年货的同时,也捎带着买几对“朱人儿”(当地人对剪纸窗花的俗称),打扫完房屋和庭院后,把“朱人儿”贴在用麻纸糊的窗户上。

    贴花要先在四方形的窗格上,按对角线贴上红色和绿色的角,使每个窗格形成边形状,再在中间贴上红色的窗花。

    贴窗花要红色的面朝外,这样,在阳光的映照下,里外都是红色的,加上大红的灯笼和红色的对联,显得十分红火喜庆,烘托出浓浓的年味儿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据史料记载,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就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在节日期间用彩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等,贴在窗上的称为“窗花”,贴在门上的称为“门签”,用于喜庆的称为“喜花”。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人日即事》诗中有“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之句,也记载了剪纸的历史和风俗。

    剪纸是一种民间工艺,一切剪纸造型都是民间传说或民间常见的鸟兽花草,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土壤里产生出来的艺术之花。剪纸内容丰富多彩,寓意吉祥讲究,是劳动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寄托。

    年关岁近,在窗户上贴上窗花,为塞外枯旷的生活增添了一些活泼的情趣,也为新年的到来增添了氛围。

    老百姓过年讲究个热闹喜庆。装饰房屋、耍社火、拜年唠家常都是新春的最佳表达方式,在串门拜访中把家装饰喜庆,剪纸是最简洁、物美价廉而又艺术的方式之一

    左卫的剪纸历史,可以上溯到清朝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

    左卫地处古代国至无穷门(今张北)的必经之地,在当时,很多人走南闯北,为了生活而“跑口外”,蔚县是全国有名的剪纸艺术之乡,一些蔚县人途径左卫便留了下来,在这里落户定居,也把拿手的剪纸技艺传授给了当地人。

    剪纸属于平视构图。制作材料是平面纸张,因此其富有装饰画效果的点、线、面所构成的图案,就决定了剪纸只能用简单的二维图形来展现言表达的已经团含义。在剪纸过程中要对素材大胆取舍,以简寓繁,用简练的线条概括表达所要的事物。

    左卫剪纸借鉴了蔚县剪纸技巧,在许多民间艺人艰苦探索下创造出了这种构图精美,做工精细,风格严谨,形神兼备具有独特表现的民间艺术。

    左卫的剪纸艺术风格,更显质朴厚重的艺术生命力,饱满生动的造型,色彩斑斓的配色,是左卫一带人民生活的另一种诠释和对吉祥美满的生活的期盼和寄托。

    剪纸,又叫刻纸,区别在于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

    剪纸是一种偻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剪纸作品由于是在纸上剪出或刻出的,因此必须采取偻空的办法,由于楼空,就形成了阳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连,阴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断,如果把一部分的线条剪短了,就会使整张纸支离破碎,形不成画面。由此产生了千刀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这是剪纸的特点。

    在构图上,剪纸不同于其他绘画,它较难表现三度空间,场景和形象的层层重叠,对于物象之间的比例透视关系也往往有所突破。

    它主要依据形象在内容上的联系,较多使用组合手法,由于在造型上的夸张变形,有图案形成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等处理的规律美,它可以把太阳,星星月亮、飞鸟和地面上的建筑、人群和动物安排在同一个画面上。

    由于受工具和材料的限制,要求剪纸在处理形象时,抓住物象特征,做到线条连接自然,因此剪纸就不能采取自然主义的写实手法,需要大胆取舍、夸张变现物象的姿态这样才能体现剪纸的优美。

    剪纸的色彩要求简中求繁,少作同类色类似色,临近色的配置。要求在色彩对比中求协调,注意用色的比例。

    剪纸的道法要求稳准巧,民间剪纸很多特点和风格都是由刀法上一定技巧而产生的。不同的图案运用不同的刀法,比如剪百菊图运用的刀法技巧,和一种“罗汉须”的菊花,由于它初开和全开时的形态不一,所以剪这种菊花需要一瓣一瓣从里往外剪,剪成后花瓣卷曲自如,才能组成一朵形象特殊,风味别致的菊花。

    在年节时期贴在窗户上的剪纸花,透过阳光的照射,分外玲珑剔透,鲜灵活脱,这不就是阳原左卫人们质朴的新年祈愿么。

    腊八临近,不知不觉感觉空气里都是年的味道了。

    怀安洋河流域的文明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流传至今。

    现在人们已不太注重这些形式上的年景,年味儿越来越淡,这大抵也是一种遗憾。华夏的每一个迎春形式的形成都有着深厚的民族底蕴,愿我们能把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留住,让我们的年味儿越来越浓厚,生活越来越有中国味。

    来源:怀安文化旅游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